記者 |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11月7日,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介紹,10月份,我國長江以南大部地區氣象干旱持續。預計11月份,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江南大部分地區發生夏秋冬連旱的可能性較大。
今年夏天,我國發生了持續時間長、范圍廣、極端性的高溫熱浪事件,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了伏秋連旱。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2℃,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3.5%。當月內,我國有248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或持平秋季極值,其中有26個站達到或超過40℃。其中,10月上旬南方地區的高溫日數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截止10月底,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仍存在中度到重度的氣象干旱,特別是江西、湖南、廣西、廣東等地,甚至存在特旱的氣象干旱情況。根據氣候趨勢預測,預計11月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少,總體上不利于干旱緩解。
“11月中旬,長江下游將出現階段性降水過程,下游沿江地區旱情將會得到部分程度的緩和,但是旱情在一定程度上還無法解除?!毙やf,8月以來,氣象部門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抓住有利時機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目前作業區的旱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未來氣象部門還將持續關注南方旱情發展情況,也將及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支持。
另一方面,10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仍在持續。肖潺介紹,本次拉尼娜時間自2020年春季起發生,預計將持續到2022年-2023年冬季,因此被稱為三重拉尼娜事件。這也是21世紀首次出現的三重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是影響我國秋冬季氣候的因子之一,通常,發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當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大范圍降水偏少。
但是,肖潺介紹,我國冬季氣候還受到北極海冰、歐亞積雪等因子的影響,同時大氣系統的內部便利也將起到重要作用?!案鶕A測,今冬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強度整體偏弱,除黑龍江、內蒙古東北部、福建東部、臺灣、廣東東部和南部、廣西東南部、海南、西藏大部、青海西南部、新疆西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之外,我國其余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彼f。
根據預測,11月將有5次主要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方翔介紹,從氣象預報來看,從11月9日起,將有一股較強冷空氣影響我國。9-10日首先影響新疆、西北地區;11-14日,冷空氣將進一步加強,東移南下,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
受其影響,我國大部地區將下降4-8℃,部分地區可達10℃以上。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有較明顯的下降,但總體平均氣溫仍較常年同期偏高1-2℃。
冷空氣來襲,對于各地是否提前供暖,方翔表示,各地均制定了相關標準,一般會參考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
以北京市為例,北京規定連續5天氣溫在5℃或以下,或遇到強降雪等可能對居民生活保暖產生重要影響的天氣時,可以提前供暖?!案鶕壳暗淖钚绿鞖忸A報,11日前北京地區天氣偏高,12-14日將有一次明顯冷空氣活動,日平均氣溫將下降到5℃以下,但持續時間不一定能達到要求?!狈较枵f。
同時,受冷空氣影響,霜凍線也將南移。方翔介紹,目前霜凍線已到達華北南部到關中平原一帶,預計15日早晨,河南北部、山東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初霜凍。
“目前來看,這股冷空氣主要影響北方農區?!狈较杼崾?,對尚處于苗期的冬小麥影響較小,但蘋果、梨、大棗等產區在霜凍來臨前需及時采收,果園要做好防寒措施,北方的設施溫棚和牲畜棚圈需做好加固保暖。
根據11月的氣候趨勢預測,國家氣候中心提示了4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防范冷空氣對能源保供的不利影響。11月需要特別關注階段性較強冷空氣過程可能造成的我國北方大部地區的強降溫或階段性低溫對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甘肅、新疆和西藏西部等地的煤炭和天然氣供應需求增加、發電設備和輸電線路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議提前做好能源儲備、電力運輸設備檢修,制定應急保障方案。
二是防范氣象干旱,做好森林防火。11月,江南、華南和西南等地降水持續偏少,不利于水庫水電站蓄水保供,同時氣象干旱夏秋季持續,森林火險等級將達高或極高,需密切關注氣象干旱的發展并防范對能源保供安全、電力運輸的不利影響,建議提前做好電力保障和儲能等工作。
三是防范強降溫和大風對健康、出行等的不利影響;四是防范天氣對農業的不利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