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指出,制造業景氣水平環比回落主要是受市場需求不足和一季度制造業快速恢復形成較高基數等因素影響。
政治局會議稱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經濟持續回升的關鍵,外交部回應德國或限制向中國出口用于制造半導體的化學品......以下是界面新聞整理的4月28日財經要聞。
本次會議肯定了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但指出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
東北三個省份經濟增速均跑贏全國水平,吉林以8.2%的增速和西藏并列全國第一。
即便是出生率較高的省份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出生率下降的困境。
國內成品油價“五一”前或下調,阿根廷宣布用人民幣結算中國進口商品……以下是界面新聞整理的4月27日財經要聞。
不過分析師提示,雖然近年來“去美元化”的呼聲日益高漲,但將“去美元化”與“人民幣國際化”劃等號仍為時尚早。
15條措施中,有8項涉及高校畢業生,凸顯政府對當前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問題的重視。
1-3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下降21.4%,降幅比1-2月收窄1.5個百分點。
內容還包括鼓勵引導基層就業、穩定機關事業單位崗位規模、實施2023年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等等。
中國經濟運行要持續好轉,短期靠消費,長期要充分發揮市場功能。
自然資源部稱嚴禁以土地綜合整治名義調整生態保護紅線,外交部回應美國共和黨議員要求拜登制裁中國云計算公司……以下是界面新聞整理的4月26日宏觀要聞、機構觀點和財經數據。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周三稱,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占GDP比重較低,呼吁對上市公司利潤分配模式、資本所得稅等內容進行改革,從而增加居民的持續性和永久性收入,進而達到促消費的目的。
分析師表示,擴大重點商品進出口規模、穩定和提升加工貿易、完善邊境貿易、推動跨境電商健康持續創新發展、更好發揮自由貿易協定效能這幾條政策尤其值得關注。
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引入積分池制度,外交部宣布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措施……以下是界面新聞整理的4月25日財經要聞。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出發點要更廣,不是簡單的征稅概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