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一場數字經濟的峰會——2023中國算力大會在寧夏銀川市開幕,“算力”專家、頭部企業齊聚一堂,研討我國算力和數字產業發展前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系統規劃和全面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成立十年來,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累計培養了近萬名學員,成為中國與南非交流合作累累碩果的一個例證。
盛夏時節,萬物榮華,大美長江,風景如畫。
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
無論什么時候,問題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來檢視發現自身不足,做到知恥而后勇。
面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時代命題,沿江各省市轉變發展思路,精心呵護一江清水,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答卷。
辦實事解民憂 讓主題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民生
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白茶是大自然給村民們最好的饋贈,茶產業的發展,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的絕佳闡釋。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強調的,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
今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
習近平主席主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不同場合多次發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的時代召喚。
8月15日,我們迎來了首個全國生態日。
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這些話語,一起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78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習近平一直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如今,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千年黃河故事奔涌出新的篇章。
濕地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中華民族子孫后代的生存福祉。
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